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变化的挑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新区开发开放的步子进一步加快,以金融与科技为先导的各行各业发展都相当出色!只要看烂泥渡那一块就变化惊人!”

    “是啊!我们原来住在那里,就听人家嫌弃‘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一到落雨,水漫金山’,现在呢,号称‘小陆家嘴’的银城中路周边是寸土寸金!”

    “所以,上个礼拜,我们组织老年居民去观看老家园的变化,大家是个个开心,看到路过的人,都会和人家讲,自己原来住在这里!”

    “不但老家园的变化多,各街道各居民区的服务也是越来越好。市里、区里都特别应对老年、困难、特殊人群的需要在不断加强工作,注入的资源越来越多。相应地,对我们的老龄服务工作要求也越来越细!所以,小徐,基层老龄工作看似不起眼,其实要跟随我们浦东的大发展更积极地推动,真正做好可不容易!”

    “嗯,我一定会认真学习的!”

    廖远英的女儿徐舒从小跟着母亲在居民区中服务,耳濡目染对基层工作形成了兴趣。大学毕业后,她直接报考了街道的工作岗位,在实习轮岗结束后,进入新村街道的老龄办工作。

    牵挂女儿初入岗的工作情况,廖远英就借着交报表的机会来探望女儿。

    办公室外,她驻足向内观看,恰见女儿在聆听前辈们的分享。

    听着他们谈论的内容,看着他们向女儿展开工作档案,服务图片画册,廖远英心中感慨!

    她在不同类型的会议、培训与实践中早已了解:伴随浦东的发展前进,这里常住人口结构早已出现了变化。新区的土地上,既多了不同省市来的青、壮年人才,也多了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群。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生活与医疗条件的大幅改善,本地居民越来越长寿而增加的高龄人口;另一部分,是因子女扎根浦东而跟随迁居的新上海人。

    仅是迁居新村内的老年人群已从最初单一的老弄堂居民变化为说着不同方言、带着不同口音、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老人们,他们在新区这片积极奋进的土地上,与青壮年群体一起享受着经济、文化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对这片土地有着越来越浓的情感。

    这本来是值得欣慰与骄傲的一份成绩。但会议中,民政负责人特别强调——整个新区老年人口比重还在不断增加,不少人存在生活、经济、健康等方面的困难,而许多老年人在基本生活无虞的情况下,也期望能够不断丰富老龄生活,而不是局限于传统养老。

    所以,无论是市、区工作层,还是街道与居委会方面,应对这一变化的老龄工作在不断迎接着各种挑战。要如何从不同角度满足老年居民的服务需要,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都还需要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就比如,前几天,居委会办公室里来访了一位叫季存的居民,坐下交谈了不到半个小时,可为家中老年人提出的需要与建议,让她们这些工作人员耳目一新!

    今天,她除了交报表,也是要将这份建议带到街道层面,期待得到响应与推动。

    如此想着,她敲了敲办公室的门,在欢迎声中健步走了进去。

    “妈,您来了?怎么,想监督我工作?”徐舒见到母亲,高兴地唤着,要拿杯子给母亲倒茶。

    廖远英阻止了女儿,将手中的记录本翻开,笑着把其中一页亮在几位工作人员面前:“我是帮居民出个题目来的。”

    几位工作人员一起探头看向页面,只见红笔重重划了线的两行文字:“如何进一步丰富社区老年居民的生活?”

    “呵呵,区里正在整合资源,准备正式成立老年大学浦东分校呢,而我们新村街道拟定的阶段工作计划里也包括这一项!我正准备组织各居民区开会分析、讨论,你倒当起急先锋啦?”老龄办负责人笑起来,转身看着徐舒几位工作人员,话语却是严肃,“我们浦东新区与全市以及全国一样,老龄人口在不断增多,结构也出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积极推动服务,是我们将来工作的重点挑战!”

    “有挑战好呀,我是不怕的!”徐舒斗志昂扬。

    负责人高兴地看了看年轻人,称赞她:“敢做、肯担当是相当好的!”随后,抛出一个让徐舒目瞪口呆的问题,“只是,这份挑战可不能轻看。我只说一个情况,大家就能明白压力了——我们街道现有20万人口,老龄人口约为15%!可我们街道加上各居委的老龄工作者一共有多少,一个人服务一千人只怕都分配不过来?这可不是只成立老年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