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1.051(二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许敬宗在将这个问题问出来的那一刻, 心中好像忽然之间门就放下了一块巨石。

    话没说出来的时候,他还要在那里权衡利弊,真已出口, 便没有了给他撤回去的机会, 就当破罐子破摔得了。

    但虽说是放任事态发展,他的目光固然没敢直视面前的皇后, 却还是一瞬不落地留意她的神情。

    不过,或许从她并未因为这句话而有所恼怒,怪责于他问出这样的问题, 就已经能够证明一点了。

    他赌对了

    “那么许侍中觉得呢”武媚娘开口回问道。

    这个问题被先抛了回来。

    许敬宗思忖了片刻后答道“长孙太尉以礼法宗亲为借口限制陛下做出决策, 却大概忘记了,这世上的规矩还是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仅次于天地,乃是人中最大的一个。”

    “既然洛阳有水陆天地之运, 又有天子所钟,那么要将洛阳重启为东都, 实行两京并行的制度, 并没有什么问题。”

    “自陛下莅临洛阳之后所做种种也都是利国利民之举,绝不存在长孙太尉所说的陛下有愧于先帝之事。”

    “如此说来,他是不该反对陛下重建洛阳的。”

    武媚娘闻言轻笑了一声。

    “许侍中你何必跟我在这里问东答西呢你回的,与其说是陛下对长孙太尉的态度, 还不如说是你对陛下重修洛阳的想法。”

    真是个老狐狸。

    许敬宗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但就像皇后殿下先抛出的是一句回问一样。

    若是他上来就是一句他猜测“陛下欲除长孙无忌”,听起来也太不稳重了。

    而不够稳重的人, 在官场上是活不下来的,所以也只能慢慢交锋了。

    他朝着面前代行天子旨意的皇后行了个礼,回道“恕臣愚昧, 还请皇后殿下解惑。”

    武媚娘一边信手翻阅着许敬宗递交上来的礼节文稿,一边答道“历朝历代,外戚和天子之间门的关系都是最为微妙的,所以我既为皇后便当以身作则,为陛下免除这个麻烦。”

    她忽然抬眸,语气中多了几分危险,“您知道武元庆武元爽等人吗”

    许敬宗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两位。

    在陛下将武昭仪册立为皇后的时候,人人都觉得,既然连支持立后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都能得到这样多的好处,那武皇后的娘家人也势必会因为她的身份抬升而地位水涨船高。

    哪知道,就在他们来到京城被授予官职后不久,他们就被“升”官外派了。

    更为惊人的是,前往龙州的武元庆刚到任不久就死了,武元爽也没多活上两年。在今年的年初,也就是在天子移驾洛阳的时候,病死在了邕州地界上,甚至没能得到回来养病的批复。

    谁看了不说,这两兄弟真是倒霉透了。

    但到底是倒霉还是活该,知道内情的人必定心中有数。

    许敬宗眯了眯眼睛。

    以他们此刻所讨论的话题,皇后殿下不会随便提到两个死人,还是两个已没什么用的死人。

    除非

    她是在用自己和长孙皇后比较,又用武元庆和武元爽的结局,来暗示陛下对长孙无忌的处置。

    可在意识到这一点的瞬间门,许敬宗的背后不由出了一阵冷汗。

    他原本以为,陛下至多就是要将长孙无忌彻底从权力中心给排挤出去,给他保留一个虚衔后,让他以在家养病为由再不能接见外客,相当于是将他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给软禁起来。

    或者便是找一个打发他的理由,将他给派遣去看守昭陵,也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满足了长孙无忌的心愿。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对于这位股肱之臣,陛下是真起了杀心

    对应于武元庆武元爽的结局,便是要令那位长孙太尉被流放致死

    那毕竟是陛下的亲舅舅啊

    但面对着这位皇后异常冷静的目光,许敬宗在这一刻变得一团乱麻的思绪,都被迫快速理清楚了。

    不错,长孙无忌从身份到地位都很特别,可就因为这份特别,他才比谁都不能直接欺压到陛下的头上去

    当他已越轨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与其只做小惩,反而令长孙无忌还能如彼时那样,以死威胁、以名分捆绑牢牢地压在陛下的头上

    还不如让他彻底退场。

    武媚娘突然出声,打断了许敬宗的思绪,“这个问题,以许侍中的记忆力,难道是很难回答的吗”

    “不,当然不是。臣只是忽然在想,邕州龙州这两个地方没了刺史,是不是该当再安排一个新的过去。”

    武媚娘语气从容,说出来的话却差点又让许敬宗吓了一跳,“好地方,自然要留给你的同僚是吧”

    同僚

    许敬宗可没几个同僚啊。

    显庆元年,他在依然保留着礼部任职的情况下,被同时授予了门下省侍中的位置。

    那是门下省的长官。

    当然,三省六部制度下,门下省的长官可以有两个人。

    好巧不巧的,除了许敬宗之外的另外一个侍中,正是韩瑗。

    永徽六年废王立武事件之中,褚遂良与来济相继被贬,剩下的韩瑗作为盖有“长孙无忌党羽”标志的人,在行事中变得越发谨慎小心,唯恐被抓到什么针对他的借口。

    大约也是因为陛下觉得他年龄老迈,又已凑够了声援武昭仪为后的人,这才将他给放在了一边。

    可现在既要到与长孙无忌彻底翻脸的地步,那就要把任何一点可能掀起风浪的东西,都给从台面上拿走。

    处置长孙无忌一事,需要从长计议,韩瑗却是可以先弄下台去的。

    门下省少掉一个掣肘,对于陛下的诏令快速通过,无疑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了,对许敬宗来说同样有好处。

    这句已经更为明确的暗示,让他不必再对自己是否选错了立场而觉忐忑。

    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够了。

    但许敬宗大概不知道,在他离开了此地后,从一旁的帘幕后头忽然钻出来了个小身影,直接扑到了那位皇后殿下的怀中。

    而武媚娘也一改方才的高深莫测,将这孩子给接在了怀中,脸上露出了几分更为柔和的笑意。

    她点了点女儿的眉心,“在这里听得满意了”

    许敬宗来得可真是凑巧。

    彼时李清月还在寻母亲商量,能不能将贾敦颐的兄弟贾敦实从瀛洲调回来,就在洛州地界上任职。1

    听闻他和他兄弟贾敦颐为政理念相似,也都是能臣干吏,若只是在瀛洲地界上做个小官,实在是有点可惜,倒不如调到洛阳来。

    洛州刚刚以贾敦颐的名义举办了一场水陆法会,若恰在此时将贾敦实调来,继续秉持“政在养民”的方针,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绝对是福祉。

    李清月现在还没有这个办法快速改变粮食产量过低,百姓被迫逐食的局面,但起码在她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她想尽可能地去做一点事情。

    但这个建议,不适合由她来提出。

    毕竟洛州马上就要变成“东都”重地,官员的待遇都要和关中的大州提到同等。

    想想看长安京官的职位选拔,放在铨选之中都是难度最高的,那么哪里能因为她一个公主的喜恶,就直接将此地长官的位置给占掉呢

    相比之下,还是由阿娘来对父亲旁敲侧击,让李治出于名声上“引为美谈”的可能性,做出这个调动决定为好。

    武媚娘对此自然没什么不可的。

    她如今能接触到的官员有限,说不定贾敦实就是其中一个,确实可以提拔提拔。

    而她刚答应了下来,许敬宗就上门了。

    见李清月不打算直接被送出门去,武媚娘也没拦着她。为防止许敬宗觉得这出由李治授意的暗示不够严肃,她干脆让女儿先躲藏到了一边。

    李清月到底不是正常的小孩,并不会在此时弄出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